良好的睡眠,從白天開始
良好的睡眠,從白天開始
心理健康與諮商輔導組
張文耀心理師
睡眠不是從躺上床的那一刻開始嗎?如果你真的這麼想,那你就是把睡眠這件事看得太容易、太單純了。對於沒有睡眠困擾的人來說,有沒有這種看法可能沒什麼差別,但對於正飽嚐失眠之苦的人來說,這樣的看法不但無助於改變現況,更會讓良好的睡眠猶如水中月一般,看得到卻碰觸不著。
哲人尼采說過:「睡眠這件事並不渺小,為了它你需要維持整天的清醒」,可見夜裡的睡眠與白天的所作所為有極大的關係。他還說「你必須在白天找到十個真理,否則將在夜裡探索真理」。換句話說,要跨到睡眠狀態的容易程度,有很大部分取決於你醒著的時間。你要能對一整天的努力感到滿意,才能成功地結束這一天,到夜深人靜的時候,你才有辦法讓心靈安歇下來,以便能進入睡眠。
白天的哪些事會跟睡眠息息相關呢?第一個就是清醒的時間長度。睡眠就跟吃飯喝水等等生理功能一樣,缺乏了就要補充,缺乏越久,就越渴望獲得滿足,亦即,醒得越久就越想睡。所以白天多從事活動,避免小睡時間過長,都可以讓我們在睡覺前的睡眠驅力達到高峰,等到躺床的那一刻,才會由衷地湧現「睡覺真好」的感覺。
第二件事是擔憂。雖然這跟天生的個性有關,但也可以透過後天的練習進行調整。有的人在白天擔憂一堆事,整天都持續在情緒高亢的狀態,但了晚上繼續擔憂。擔憂會激發清醒系統,即使身體再累,睡眠驅力再強,擔憂的心總是會影響你的睡眠。因此,平時應盡量把事情處理好,但了晚上才不會又記掛這些事。即使事情沒處理完,也可以先用筆寫下來,再把你設想的解決方案也列下來,明天醒來繼續處理,這些事就可以暫時放下了。
第三是你對睡眠的一些不正確的觀念,這些不正確的觀念就可能在你睡不好的時候影響你,讓你嚐到持續失眠的滋味。那我們還會有哪些錯誤觀念呢?以下整理一些常見的睡眠迷思。這些觀念之所以稱為迷思,是因為它看起來好像是正確的,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。例如:每天一定要睡8小時才「正常」嗎?不一定!每個人需要的睡眠長度不同。睡到自然醒最好?這要看自然醒是怎麼醒,睡太久反而干擾生理時鐘的規律。睡不著時,躺著休息也好?雖然很多人會勸睡不好的人這麼做,但躺越久會越睡不著,即使睡著也只是淺眠!睡不好一定會影響隔天的工作狀況嗎?雖然隔天精神會受影響,但不見得會影響工作表現,過度擔心睡不好反而影響更大!假日補眠是減少睡眠債的好方法嗎?適度補眠(晚1小時起床)可減少睡眠債,但過度補眠卻會干擾生理時鐘與作息!因為睡不好,所以應該盡量減少活動的參與來補眠嗎?不可,活動太少會降低睡眠驅力,不利於晚上的睡眠。
此外,即使我們都不希望睡眠問題越拖越久,但是我們在白天所做的一些補償失眠的努力,可能會讓失眠持續下去。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補償方式呢?在經歷了一夜或數夜的睡眠不足,很自然的,我們會想賴床、增加白天小睡的時間,或是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提神。這些方式雖然可以暫時提振精神,但是卻也破壞了睡眠驅力、刺激著清醒系統持續運作,這些影響如果持續到晚上,就會影響晚上的睡眠,造成隔天再一次的睡眠問題。
因此,為了晚上能好好睡一覺,增加一夜好眠的機會,我們應該要體認睡眠的重要性,不該任意改變作息時間,平時的生活也應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,規律運動、注意健康的飲食,凡此都可以讓生理時鐘規律化。睡覺時也應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,除了睡覺和性行為以外,不要在床上做其他事,夜裡睡不著應離開床,等到想睡時再躺床(刺激控制法)。此外,創造最佳的睡眠環境,降低噪音、光線的影響,對睡眠也有幫助。最後則是要留意破壞睡眠的因素,例如咖啡因、菸酒、睡前水喝太多或太少、過飽或過飢等。
心理學家Viktor Frankl說過:「睡眠有如停在手邊的鴿子,如果不去注意牠,牠會一直停在手邊;如果你要伸手去抓,牠反而很快就飛走了。」但是當睡眠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時,也就變得越來越難以理解,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就越想要獲得某些方法來克服這個問題。偏偏對於睡眠這件事,我們應該要臣服於他,而非睡眠聽候我們的差遣。睡眠像水,想要睡得好,就要能掌握水的本質。但是掌握睡眠的本質後,我們應該要能順應它的規律,而不是要試圖控制它,就像衝浪的人也是要順應海浪的高低起伏,而非試圖與之對抗。
參考書目:
1.李宛蓉譯,民96。哈佛醫生的優質睡眠全書。商周出版。
2.周舒翎、楊建銘譯,民99。不再失眠。書泉出版。
3.周舒翎著,民101。為什麼就是睡不著。大塊文化出版。
4.楊建銘著,民99。失眠可以自療。時報出版。